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曰”。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开展,营造全民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并发布我国今年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该主题旨在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什么是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艾滋病日是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共同对抗艾滋病在全球传播,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组织召开“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决定将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被检测出的日子——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每年艾滋病日都会设一个主题,通过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和理解,共同对抗艾滋病。
艾滋病预防知识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缺陷综合征。这种病毒就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种综合征被称为艾滋病。病毒会缓慢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
(二)感染艾滋病病毒有什么症状
典型症状有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更明显。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消瘦特别明显。
其他症状艾滋病长期发展会导致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等;皮肤和粘膜损害等。
(三)传播途径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
(1)血液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也会被留在针管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
(2)性途径传播: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
(3)母婴途径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四)哪些接触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
咳嗽、打喷嚏、谈话、蚊虫叮咬、共同进餐、同住、同用一个浴池、坐便器等不会传播艾滋病。
(五)艾滋预防,我们怎么做?
艾滋病的预防主要在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1、感染者自我管理
(1)一旦确诊HIV感染,应立即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2)性伴侣也可以同时接受筛查和治疗。
(3)感染者不要捐献血液、血浆、精液、器官等。
(4)感染者不要分享可能被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污染的个人物品,如牙刷、剃刀或性玩具。
2、避免高危性行为
(1)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2)不滥交,避免同时拥有多个性伴。
3、避免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1)不吸毒,避免与人共用针头、注射器等。
(2)去正规机构进行抽血、输血、纹身操作等。
(3)献血人群应进行HIV筛查。
4、控制母婴传播
(1)HIV感染的孕妇应积极接受正规治疗,将怀孕期间血液中病毒数量降低至检测不到的水平。不要给婴儿喂奶。
(2)HIV阳性母亲生下的婴儿,应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5、预防职业暴露与感染
HIV职业暴露是指卫生保健人员或人民警察在职业工作中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应注意做好预防:
(1)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
(2)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还应戴防护眼镜。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还应穿上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服。
(3)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抽血时建议使用真空采血器,并应用蝶型采血针;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公安人员在工作中注意做好自身防护避免被暴露。
图片|网络 来源丨预防保健处 核稿丨陈心妍 李捷 审稿丨袁誉宁